2025年 04期
检疫处理标准国际化发展研究:历程、挑战与战略选择
马云龙;高文娜;马晨;蔡波;赵卿颖;冯晓东;詹国平;随着全球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秘书处制定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了风险分析、检测、监测和检疫处理的技术与管理要求,成为全球农产品安全流通的重要保障。本文综述了植物检疫处理标准国际化的历程与现状,涵盖了辐照、控温、熏蒸等技术标准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讨了我国在标准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法规差异、技术壁垒、贸易争端和技术创新等问题。本文还展望了检疫处理标准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分析了国际协同、绿色可持续、多技术融合与大众参与等趋势。最后,本文提出了推动我国检疫处理标准国际化的发展策略。
生物名称代码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孙佩珊;黄静;何佳遥;吴娟;宋晓燕;方海萍;季新成;生物安全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关键。生物代码作为人类对生物物种概念的标签化和编码,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素,其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探讨了生物代码的定义及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生物代码建设现状,指出了以层次码、缩写码以及直接使用生物物种学名作为生物代码的优势与局限,并从统一生物代码库建设、标准编制、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我国生物代码的科学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
东盟输华鲜食水果关注的粉蚧
钟勇;彭人凯;吕玉峰;陈展册;陈舒娴;杜智欣;韦杰;鲜食水果携带粉蚧是东盟输华水果重要的检疫风险之一,本文分析了东盟水果的生产与出口概况、输华鲜食水果检验检疫准入情况,以及东盟输华水果需要重点关注的粉蚧种类。目前,东盟输华鲜食水果关注的检疫性粉蚧共11属27种。与此同时,一线截获的大量粉蚧缺少针对性的检疫处理措施标准。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强分类鉴定基础研究、推进检疫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强化产地管控等建议,旨在厘清风险状况,为防止检疫性粉蚧随中国—东盟水果贸易跨境传播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推动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区域生物安全治理与经济合作的双赢。
植物检疫形态学定性检测方法验证初探
高渊;吴晶;王振华;魏春艳;李曼;吴翠萍;王有福;对植物检疫领域形态学定性检测方法的方法验证时机、验证指标及判断标准、验证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针对适用范围符合性、环境设施满足度、设备满足度、生物安全满足度、人员操作符合率、结果判定符合率等6个验证指标的符合性验证、过程测试验证、能力测试验证等3种验证方式,并阐述了验证的具体实施过程。本文可供植物检疫实验室对形态学定性检测方法进行方法验证时参考。
昆虫形态学鉴定用定性标准样品制备技术及关键点控制
胡强;肇慧君;赵亚津;洪滨;张晓声;魏春艳;王振华;植物检疫标准样品是保证检疫鉴定结果质量的有效方法,是验证、评价、鉴定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重要手段,标准样品在植物检疫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被人们认识和肯定。GB/T 15000系列标准给出的研制方法多为定量标准样品,并不完全适用于植物检疫领域标准样品的研制。本文介绍了植物检疫领域中昆虫形态学鉴定用定性标准样品研制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制备过程中关键点及控制方法,旨在为实物标准样品的研制提供参考。
《植物检疫》编辑部邮箱变更公告
<正>《植物检疫》编辑部将逐步停用原电子信箱plantquarantine@sina.com,变更为:plantquarantine@caqit.org.cn,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特此公告。
澳大利亚农业、渔业和林业部更新溴甲烷熏蒸方法
马菲;董薇;邱占奎;宋潘琳;<正>2024年9月26日,澳大利亚农业、渔业和林业部发布最新的溴甲烷熏蒸方法(3.0版),该方法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生效。更新主要内容:1增加2条“货物不符合适用性要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和可接受的替代处理方法”。(1)如果熏蒸对象包括海上集装箱的外部,则熏蒸必须按照该方法中第4.2节的规定,采用片状围栏或其他适合熏蒸的方式进行。(2)如果熏蒸对象是在海上集装箱内,并且海上集装箱气密性不够(按照4.1所有围护结构),符合4.1.1a的要求,熏蒸必须按照4.2的要求,采用薄板围护结构或其他适合熏蒸的方式进行。
基于浏览器与服务器架构的外来有害生物智能鉴定与管理系统的构建
彭俊玉;陈健;马莉;周鹤;张俊威;黄丽莉;本文基于浏览器与服务器(B/S)架构,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了一套外来有害生物智能鉴定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前端利用Vue3.0框架提供直观的用户交互界面,后端通过Java和Spring Boot框架实现业务逻辑处理。系统集成了在EasyDL平台训练的实蝇、杂草种子等外来有害生物图像识别模型,实现了对外来有害生物图像的快速、准确识别。系统还包含权限管理、信息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模块,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提升了鉴定效率与管理水平。该系统在口岸检疫等场景的应用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来有害生物的筛查与鉴定效率,为口岸快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木质包装中松材线虫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焦莉苹;冯自洋;俞禄珍;葛建军;王旭;陈井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我国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且国内松材线虫发生范围呈不断蔓延趋势。本研究以松材线虫的ITS序列为靶标,设计RPA引物和RPA-LFD检测探针。经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及灵敏度验证,建立了松材线虫的RPA-LFD可视化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松材线虫RPA检测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39℃20 min。RPA-LFD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从松材线虫及其4种近似种中特异性检出松材线虫,检测灵敏度为1.536×10-3 ng/μL。采用该方法检测木质包装样本中的松材线虫时,所有可分离出松材线虫的样本均呈阳性,表明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可视等特点,可应用于海关口岸松材线虫的初筛快速检测。
基于多酶恒温快速扩增-侧流层析试纸条介导的杧果小条实蝇可视化鉴定方法
李堃玥;李维松;李志红;杧果小条实蝇[Ceratitis cosyra(Walker)]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准确快速地检测与鉴定杧果小条实蝇对于防控其传播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多酶恒温快速扩增(MIRA)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LFD)的检测方法(MIRA-LFD)逐渐显现出其快速、简便、高效的优势。本研究基于MIRA-LFD技术,构建了杧果小条实蝇快速可视化鉴定方法,能够在37℃下快速和准确地检测杧果小条实蝇,整个检测流程在20min内就能完成,该体系具有针对杧果小条实蝇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能够达到1.0 ng/μL,且不依赖昂贵的设备,能够为杧果小条实蝇的现场检疫鉴定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