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凡华;刘涛;李丽;王跃进;
研究了2℃下磷化氢熏蒸对黑魔术玫瑰处理期间呼吸强度、失重率及瓶插期间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磷化氢熏蒸处理会增强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但对失重率、色泽、瓶插寿命无显著影响。1.52mg/L浓度下的熏蒸处理对玫瑰瓶插初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积累、电导率无显著影响,但是3.04mg/L浓度下会引起玫瑰瓶插初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丙二醛积累和电导率的提高。低温磷化氢熏蒸可以用于鲜切黑魔术玫瑰的检疫处理。
2011年06期 v.2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康芬芬;高健会;彭扬思;李志红;
本文利用60Co-γ射线对加拿大进口转基因大豆进行了200Gy4、00Gy6、00Gy和1000Gy的辐照处理,研究了不同剂量对进境转基因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水分低于各辐照处理组,且在0.05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各辐照剂量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00Gy4、00Gy、600Gy辐照后的大豆脂肪含量略低于对照,在0.05水平差异性显著,1000Gy剂量辐照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1000Gy以下的辐照剂量对大豆的品质影响甚微。
2011年06期 v.2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菲;康林;陈冬美;肖启明;刘新娇;李秋枫;王红英;
本文以进口粮谷类产品中经常截获的假高粱种子为材料,通过干热灭活处理、湿热灭活处理和微波灭活处理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灭活假高粱种子的能力。结果表明,110℃干热处理5h或120℃处理2h能完全灭活假高粱种子,湿热处理中85℃、湿度65%处理6h;85℃,湿度为75%处理5h或者85℃、湿度为85%处理2h能完全灭活假高粱种子,微波处理中微波能量450W处理6min或900W处理4min能够完全灭活假高粱种子。其中湿热处理方法,既可以节省能量和处理时间,又能有效灭活杂草种子,适合大批量产品的检疫处理。
2011年06期 v.2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惠萍;吴品珊;陈乃中;张龙霞;周鹏;
本文研究了冰温(0±1℃)对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卵的存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温不仅对卵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同时延迟其发育。冰温处理时间越长,卵的死亡率越高,累计孵化率降低,但处理14d以下的,各相邻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处理21和28d时,死亡率增加至51.6%和66.2%,孵化率降低至48.4%和33.8%,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冰温处理抑制卵的发育活性,冰温处理37、1、42、1和28d卵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26.343、4.044、2.334、9.36和50.70d,显著滞后于未经冰温处理的。
2011年06期 v.2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磊;李慎磊;王琳;曾玲;陆永跃;
本文试验了11种杀虫剂对草皮中红火蚁的检疫灭除效果。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30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30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6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浓度可完全杀死红火蚁,且对草皮生长没有影响,满足检疫处理要求;其余7种不能达到快速灭除草皮中红火蚁的要求。同时发现,草皮中的红火蚁数量与实际诱集到的数量之间关系符合模型Y=0.0032X-0.59(R2=0.9647,P=0.01)。
2011年06期 v.25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长月;赵莉;薛鹏;
通过测量苜蓿籽蜂幼虫头壳宽度的方法,对苜蓿籽蜂幼虫龄期划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苜蓿籽蜂幼虫共4龄,1龄~4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182±0.0093),(0.261±0.0093),(0.346±0.0098),(0.448±0.0109)mm。经统计分析得到其幼虫龄数(X)与头宽均值(Y)的关系式为Y=0.0883X+0.0885,r=0.9982。
2011年06期 v.25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桂芬;马洁;朱水芳;魏梅生;梁新苗;于翠;
将纯化的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制剂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第3天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有限稀释法克隆和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成功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Ar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分别命名为3F7,4G10。用间接ELISA方法对所获得的2个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亚型鉴定分别为IgA(3F7)、IgG1(4G10)。间接ELISA效价测定结果:3F7为1:106,4G10为1:108。以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的TAS-ELISA检测试剂盒能检测感染ArMV的昆诺藜病汁液的灵敏度为1:1600。
2011年06期 v.25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宇翔;商晗武;蔡冲;陈玲;
本文选择了浙江3种不同杨梅品种,研究了桔小实蝇取食后的生长发育相关5种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幼虫历期以荸荠种最短,蛹历期和蛹重,水梅值最小;雄成虫东魁最重,并均与另2个杨梅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幼虫,幼虫-蛹,幼虫-成虫3种存活率,荸荠种最高,水梅最低,二者差异也达显著水平。显然桔小实蝇对不同杨梅品种喜好有所不同,其较为喜好荸荠种,较不喜好水梅。结合果实性状考查结果,不喜好的原因可能与水梅偏酸有关。但上述3品种上桔小实蝇生长发育性状与其嗜好寄主香蕉极为
2011年06期 v.25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英华;陈青;廖富荣;陈红运;林石明;王建国;
根据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中6种病毒S RNA上的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可同时检测这6种Tospovirus病毒的多重PCR体系。多重PCR扩增结果显示,番茄环纹斑点病毒(776 bp)、甜瓜黄斑病毒(505 bp)、鸢尾黄斑病毒(296 bp)、凤仙花坏死斑病毒(221 bp)、番茄斑萎病毒(175 bp)和番茄褪绿斑病毒(110 bp)均出现清晰的目标条带,各病毒的特异性引物不会对其他病毒产生非特异性扩增。本研究建立的6种Tospovirus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目标病毒的检测效率。
2011年06期 v.25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哲;陈青;田茜;李志红;朱水芳;赵文军;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上的一种重要细菌病害,其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目前未见到该病害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的报道。通过分析丁香假单胞菌(P.syringae)不同致病变种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1(gap1)基因序列设计得到一对Psl特异性PCR引物。利用该引物对丁香假单胞菌不同致病变种、假单胞菌属其他种及其他属的共46株菌株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所有不同来源的12株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均得到179bp的目标片段,而所有其他参试菌株均无扩增条带,PCR检测的灵敏度为7.5×103cfu/mL。利用该方法可从接种后发病的黄瓜叶片总DNA中检测到特异条带,而健康叶片无条带。该引物的PCR检测方法可直接用于植株总DNA的检测,无需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快速简便,适用于进出境检验检疫及种苗健康检测等。
2011年06期 v.25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孝军;殷汉华;陈宇;王筱筱;陈峰;叶露飞;杨赛军;
进境大豆携带的病毒主要有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烟草环斑病毒(TRSV)、烟草条纹病毒(TSV)和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BMV)等,均为大豆种传病毒,可随大豆种子实现远距离传播。本研究对这4种大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并通过优化引物、模板浓度和扩增参数,在一个体系中成功对4种病毒进行了多重RT-PCR扩增,得到307bp、206bp7、17bp5、18bp共4条特异性条带,建立了能同时检测BPMV、TRSV、TSV和SBMV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同时特异性强,在出入境检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1年06期 v.25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勇;吴竹妍;黎园;饶雪琴;
在广东发现了可能被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侵染的西瓜,采用ELISA和RT-PCR法对该西瓜病样进行了检测,西瓜病叶粗汁液不与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西瓜银斑驳病毒(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V)的血清发生反应;利用引物J13/UHP通过RT-PCR可以扩增出约1400 bp的基因片段,该片段包括一个840 bp的核衣壳蛋白ORF,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NP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都为99%,进化树分析表明侵染广东西瓜的病毒(命名为MYSV-GZ)属于Tospovirus的MYSV血清组。
2011年06期 v.25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吕飞;卞锋彬;钱路;
<正>2011年3月,太仓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来自罗马尼亚的进境原木中截获了我国尚无分布的林木害虫弧棘小蠹(Pityokteines curvidens),在我国为首次截获。该虫发生于欧洲广泛分布的冷杉地区,最常见于冷
2011年06期 v.25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振;梁军;王晓春;张旺珍;熊琳歆;陈逸石;黄可辉;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州机场办事处从来自马来西亚航班旅客携带的箩菇果实中截获了检疫性害虫腿端黑实蝇(Bactrocera atrifemur Drew&Hancock),该虫为我国首次截获,我国目前尚未分布。本文描述了其成虫的形态特征,提出了应加强口岸检疫,提升鉴定水平,加强检疫宣传等检疫措施。
2011年06期 v.2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刚;徐卫;黄宏辉;郭小补;
本文介绍了从进境外轮食品舱中首次截获的可可豆象(Callosobruchus theobromae Linnaeus),并对其形态学特征、发生分布、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记述,为今后口岸检疫和鉴定提供借鉴。
2011年06期 v.25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俊华;董奇彪;刘丹;于艳雪;陈乃中;
本文介绍了从俄罗斯进口木材中首次截获的检疫性害虫菲利普木蠹象(Pissodes piniphilus(Herbst)),对其形态学特征、分布、寄主、生物学、危害及传入风险等进行综述,并提供了俄罗斯的木蠹象属成虫的检索表。
2011年06期 v.2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浪;余道坚;陈志粦;焦懿;娄定风;康林;向才玉;
深圳口岸近期从2批进境原木中分别截获智利新白蚁和炭黑大白蚁。本文对2种白蚁的鉴定特征、危害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以期为口岸检疫提供参考。
2011年06期 v.2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万晓泳;许文根;李晓庆;柯凡俊;
<正>2011年3月14日,苏州局邮检办工作人员在对来自日本的入境邮件实施开包查验时,发现6盆松树、槭树及杜鹃盆景,并在松树盆景栽培介质中截获活体昆虫。该昆虫经苏州局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实验室鉴定,中国检科院张生芳研究员复核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澳洲蛛甲(Ptinus tectus Boieldieu),这是全系统首
2011年06期 v.25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益燕;李新芳;
<正>2011年4月19日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从美国入境的小麦中截获杂草种子若干,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鉴定及复核为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 L.),这是佛山口岸首次从小麦中截获该检疫性杂草种子,该批小麦共545t,经熏蒸处理后允许企业使用并焚烧下脚料。
2011年06期 v.2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炳均;罗光雄;徐卫;
<正>2011年3月21日,海南洋浦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来自越南海防(HAIPHONG)的一批193个集装箱空箱实施进境集装箱检疫。在箱号为:TCKU3707657、HNSU2036325、RMOU2620743的空箱中,发现约0.5kg
2011年06期 v.2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谷园;董文勇;杨勇;
<正>2011年4月7日,福清局对来自莫桑比克的斯图崖豆木实施现场检疫时,在其中一根原木的活节空洞中截获1只软体动物。经福建局植检实验室鉴定,为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非洲大蜗牛(Achatinafulica Bowdich)。
2011年06期 v.2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金兰;李海彦;梁辉;
<正>2011年2月28日,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哈尔滨邮局办事处截获了一批由德国邮寄进境的重量达23 kg的玉米种子,后经该局技术中心检验鉴定为携带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玉
2011年06期 v.25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可辉;黄振;
本研究根据红火蚁的入侵现状、传入与扩散途径、发生特点及其在福建的适生情况,提出加强检疫与防范的措施,为防止红火蚁传入、传播和进行有效的防控提供依据。
2011年06期 v.25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旻旻;周明华;张强;梁小松;
本文结合江苏口岸进出境植物检疫处理监管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开展植物检疫处理监管工作中在思想认识、监管全面性和有效性、检疫处理的工作规范性、检疫处理设施投入、安全意识及防护工作等方面有待提高的因素,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植物检疫处理监管工作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2011年06期 v.25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吕飞;顾忠盈;吴建波;
本文对进境美国木材的风险进行了概述,总结了2004~2010年进境美国木材的带疫概况,对近期(2010~2011年3月)进境美国木材疫情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口岸应关注的有害生物表和建议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期为我国进境美国木材的检疫和监管提供参考。
2011年06期 v.25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晓红;
美州斑潜蝇是危害蔬菜、花卉等生产的最危险的有害生物之一,1997年5月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首次发现。笔者根据近几年全省的调查情况,对我省美州斑潜蝇的发生分布、危害特点、综合防控技术等进行了详细叙述,以供参考。
2011年06期 v.25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商明清;常文程;张德满;常兆芝;
黄顶菊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性杂草,也是山东省的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06年在山东首次发现。本文介绍了黄顶菊在山东省的发生分布现状,分析了入侵山东的可能途径,并针对当前的发生趋势提出了检疫防控处理建议。
2011年06期 v.25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江岭;徐瑛;张慧丽;顾建锋;崔俊霞;段维军;刘丽;邱明娥;陈先锋;
宁波口岸2011年上半年检测进出口样品数量、疫情截获率、检疫性有害生物检出率同比2010年均有明显提高;疫情首次截获情况突出;各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中,杂草所占比例最大,但昆虫比例有所上升;各类检测样品中,大豆、大麦中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数量最多。本文对宁波口岸疫情截获率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2011年06期 v.25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